Sunday, April 30, 2006

 

熊寶貝 20060429

DSC_0076

DSC_0084

DSC_0087

DSC_0092

DSC_0094

剛出了她們的第一張專輯<<03:53>>(還雙cd勒) 非常不錯
在台北一片荷爾蒙過剩+可愛低齡潮中顯得格外穩健 清醒
音樂也難得的成熟 編曲尤其出色
老實說 好久沒聽到那麼搶眼的新團 推荐啦
不過團照左一線條襯衫吉他手在表演時身體扭來扭去 臉部五宮擠來擠去
真搞不懂是不是有老鼠從褲管跑到她身體里頭去了呢?(不過我也不敢去問她)
另 別看鼓手小小一只 她打鼓時的狠勁 呼 真不賴~
總之呢 有聽到她們音樂的人不防注意一下
神奇小巷制作 瑪雅音樂發行
她們的blog

不過看到比自己年輕的人彈出這些好音樂
實再也不禁為自己感到堵懶~ 碼的勒扯蛋
不過她們說她們的愛團是smashing pumpkins(碎南瓜,
台譯"非凡人物",我常想,哇操,唱片公司幹麻不乾脆把她們譯成"神龍教主"呢?)
所以年齡應該差不多啦 哈~


 

杜琪峰-從潛水夫到大國民 III

citizen cane
Orson Welles vs 杜琪峰

1941,年僅24歲的Orson Welles集編,,演於一身,拍出了<<大國民(Citizen Kane,公民凱恩)>>一片,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那種"不可收拾"的程度有多麼不可收拾呢?
妳可以想像貓王(Elvis Presley)1954年開著她的卡車到了太陽錄音公司錄下了"That's All Right, Mama"
這首歌曲後被簽約所代表的意義,
又或是
1966Bob Dylan在英國Royal Albert Hall表演時毅然給民謠通上了電,
然後為此和當場叫噓的觀眾對罵起來
,民謠自此走上了不歸路
,差不多就像那種程度了,她們都攪亂了舊有世界,標示了新時代來降臨.
<<
大國民>>完成了好萊屋電影的現代化,從電影語言的表達(據說那種用旋轉報章頭條來說明事件的方式就是他發明的),
鏡頭的運用,說故事的方式等,一一建構了完整的平台,使得之後的好萊屋電影的表達雛型自此固定,
一直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好萊屋電影仍在她的架構之下.
它承先啟後,標示了現代好來萊屋的產生,電影發展歷史的軌跡自此改道,
而Orson Welles也成了"一部作品即改變世界,永傳於後世"的經典例子,更何況那時他才24呢?
奶奶個熊 有夠操蛋的~

香港<<號外>>雜誌4月號的封面把杜琪峰喻為電影大國民(并且再次玩了她們愛用的方式來說明),
我也不懂它是用Orson Welles來比喻杜琪峰呢,還是<<大國民>>影片本身,不過也沒什麼差,管他的,反正這個封面很正,我喜歡.
(<<
大國民>>指的是該片主角媒體大享凱恩,就這一點來講,翻成<<公民凱恩>>更接近英文原名,"大國民"有一種昇華了的意義,更傳神.)

1996年的<<一個字頭的誕生>>2006年的<<黑社會(2)之以和為貴>>,
這十年里
,銀河映像改變了人們對於香港電影的認知,并且在豐富了香港文化的同時也再詮釋了香港文化,
從某個層面講,那種操作和品質就像誠品之於台灣/台北文化,都是一種持續地深耕,到最後陪養出一個品牌.
而品牌代表的其實就是一種觀點,獨一無二,天下無雙的.
杜琪峰在這方面的成功從這十年來的電影海報上就可以看出來,
1998<<
真心英雄>>,海報上得卦出黎明和劉青雲的頭像和名字才能讓電影公司放心,
到了2005<<黑社會>>時就只剩"杜琪峰作品"五個字了,當然,不說妳也知,
出這兩部電影的電影公司老板就是杜琪峰自己,而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有異於多數的導演是常常變幻題材來保持自己難以突破的想法的鮮度,
作為一位電影作者的杜琪峰變幻題材的幅度卻不大
,然而卻始終都在一種追求當中:
對事態的挖掘愈來愈深刻,處理的格局愈來愈大,<<暗花>>的一個人和一件事,<<真心英雄>>兩個人之間的默契,
<<
槍火>>是對<<真心英雄>>做進一步的延伸,處理一個團體的默契養成,
然後到
<<批.踏.優>>做一次大總結:一個團體的內部運作,團體和事件,團體和環境等等所有想法,
到這里
,杜琪峰算是對構成她電影里"運作的單位"的個各元素達到了完滿的理解,
所以才會開始處理<<黑社會>>這樣子的議題.
這樣子看下來
,杜琪峰的終極目標是明確的-拍出她眼中的香港歷史,據說片名暫訂<<龍城殲霸>>.
(
杜琪峰很關心政治議題,四月號的<<號外>>還以她為特首,幫她選了個各部門的主管,排出一個運作團隊,蠻有趣的)

有人說,杜琪峰在花了20年後才愿意開拍自己想拍的電影,我也不懂杜琪峰究竟是忍了20,覺得時機終於成熟了才拍呢,
還是一路拍一路養成自己的觀點,不管怎樣,他給我帶來的強大震憾在於,一個在主流體制里混了20几年的人,
竟然在電影工業極度萎靡,所有浪潮皆退去之後,自己成了新浪潮.
這些年里,多少人風光進場卻又黯然退場,多少人站起又倒下,多少人撈完一票就走人……
她是另一個周星馳嗎
?不是,她在電影作者這方面比星爺著力更深,更獨到,野心更大.
那王家衛呢
?也不是,杜琪峰結結實實是一個在香港完成電影作者和主流市場融合的人,這跟王家衛由海外紅回來的模式天差地遠.
徐克呢?老天,別再提她了.吳宇森?.....

30年里,杜琪峰從一個面目模糊的潛水夫變成今天的大國民,這段路程實再透露太多太多珍貴的訊息了,
她同時在那些最主流
,最庸俗而把電影市場搞爛的技術導演,電影工作人和那些
成天只會叫罵
,誓言永不妥協的藝術導演,實驗電影導演的臉上狠狠地刮了兩巴掌,
因為她是活生生地那種在沉默之中改變世界的人,貨真價實的狠角色,永遠異軍突起卻又理所當然.
對我來講,這一切或許說明了,
對於妳所熱愛的東西,首先妳得有耐性,或許是20年的耐性,然後妳得思考,再來妳得真的下去玩,先弄清了規則再來改變規則.
寧靜地看著這脾氣火暴的傢伙,
不管她今天的成功是無心插柳還是早有預期
,我都牢牢記住了.
杜導,佩服,甘拜妳腳毛底下啦~

p/s:
1.
想不到我竟然用了三篇來寫杜琪峰,天啊,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2.
我眼中撐起銀河映像中心思想的銀河四大金剛:1998<<暗花>>,<<非常忽然>>,1999<<槍火>>,2003<<P.T.U>>,非看不可啦!!!


Sunday, April 23, 2006

 

杜琪峰-從潛水夫到大國民 II

shoot
<<槍火>> 杜琪峰 1999

70 年代末80年代初,以徐克,許鞍華,譚家明等為首的”新浪潮”全面襲捲香港島.
無論這群人究竟當不當得上”新浪潮”這個名字,抑或只是媒體瞎起哄搞噱頭而胡亂安上的名義,
至少從此新浪潮已經指涉了一群人所組成的小團體,包括他們的想法,手法,眼光等向外散發出來的所有影響.
任何事情只要它意有所指,也當然表示有所區隔.
新浪潮成了一種流派,也成了香港近代電影發展史上的一種辨識單位.
然而,很少人會覺察,同個時期出道,目前已有人喻為香港電影教父的杜琪峰卻極少被納入新浪潮的圈子里.
杜琪峰與新浪潮的關系是曖昧的,從某方面來看,兩者的關系與其說是一種分類/代表,還不如說是一種攀附/反諷.

當徐克,許鞍華等人開始拍出他們的第一部片子,正式給新浪潮立起第一道里程碑時,
杜琪峰也在1980年指導起他的首部片子<<碧水寒山奪命金>>(很明顯是部武俠片),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是跑到大陸去完成這件事的(見聯結,杜琪峰篇章).
只要想一想那時內地的局勢(75年文革結束,78年改革開放,80年代初才成立深圳經濟特區),
你就明白這是一件看起來多麼令人不解又十足衝動的決定.然後呢,杜琪峰又沉寂了.

不同於新浪潮派多數都是留洋而後回流香港,杜琪峰是個”土人”,他走的是香港本土的奮鬥路線,
就是先進入電視台,再進電影圈(杜琪峰1973年進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然後自己慢慢磨,死命打拼往上爬那種.
張國榮,任達華,發哥,星爺都是這種路線的代表人物,
杜琪峰極少被納入新浪潮里這或許也是個原因,因為她一開始就是在主流體制里,
跟新浪潮那種獨立,反傳統等意念并不一致.
不管怎樣呢,杜琪峰在1980年拍完了他第一部片子之後呢就沒了下文,跑回去當編劇,
一直到1986年才導了自己的第二部片子<<開心鬼撞鬼iii>>,很明顯又是部主流商業片.
1986年呢,我6歲,還沒上一年級,愛掀百貨公司里女假模特兒的裙子,
而整個香港,東南亞對1986的回憶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英雄本色>>.
那一年,<<英雄本色>>所到之處,一片火海,寸草不生,經典.

導完第二部片子之後,杜琪峰漸入佳境,陸續導了很多片子,慢慢邁入他這個時期的頂峰.

很多音樂人是那麼理解好音樂的,就是作出一首曲子,大家都在傳唱,家喻戶曉,
然而卻沒有人知道這曲子是誰做的,這就是好音樂.
我不懂杜琪峰是不是也降子理解電影,但在我看來她是徹底成功了,因為確實很少人知道,
發哥的<<阿郎的故事>>(再見阿郎)和星爺的<<審死官>>(威鯨闖天關吧?!)是他導的.
這兩部片子還要多說嗎?不用吧,跟我同時期成長的人應該都看過,而且通常不止一遍.
這兩部片子讓發哥成了影帝中的影帝,星爺成了喜劇中的無厘頭之王.
如果再準確地說,1990年由杜琪峰監製,劉偉強導的<<天若有情>>也流著杜琪峰的血統,
這部禍害無窮,從此讓天下少女目盲,以為天下浪人都是痴情種的片子其實也能算得上是杜琪峰的創作,
例如很多人把它視為<<阿郎的故事>>的前傳,發哥=華仔=飆車手,張艾嘉=吳倩蓮=富家女,
華仔在<<天若有情>>里沒死,後來發哥接著演……,
這部片子也成就了華仔無可超越的早期草根性姑爺仔的型像,那個時候,
女的要像吳倩蓮那樣有著微捲的長髮,弱不禁風又可為了愛死不妥協,有事沒事還得穿穿男生的白色長袖襯衫,
而男的要像華仔那樣,有點吊兒郎當卻又誓死如歸,靠,我姐那時候還去買了華仔的寫真特輯,想來她也一定暗暗愛上華仔了~(驚!!)
總之呢,這三部片子几乎形塑了90年代初我生活的時代,所以妳說這時候的杜琪峰厲不厲害,紅不紅牌呢?!
哇操,對很多人來講,這已是事業里的最高峰,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腕了.
雖然92年仍是港片的風光年,但這几部電影如今看來仍是處於港片的浪尖上的.
不過仍然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例如杜琪峰常說的,
92年年票房收入冠軍是他(審死官),年票房收入最低也是他(沒人會去記吧),這其實也只說明了,
杜琪峰是主流中的主流,也真的能在那個體制中生存下來.
新浪潮? 那個時候大家還提徐克,但不提新浪了.

或許剩下的唯一的疑問是,為什麼這些出色的電影,就沒人在乎/記得是誰導的呢?
可以解釋的答案應該很多,也很明顯,不管怎樣呢,
杜琪峰竟是很早就像橡膠人一般被拉扯得又擴又大地隱身於我成長的時代里了,
我在知道這些事的時候,多少有些訝異,那就像是有一天,
妳忽然知道了一些事而開始用另一種眼光去觀看女生一樣.

接 下來的几年,有了<<東方三俠>>,< <無味神探>>,還有那散發著濃濃訊號意味的<<十萬火急>>,預示著將發生的事,那是1996年的事,接著 在同一年里,杜琪峰正式伙同韋家輝成立了銀河映像,
成員包括游乃海,游達志,司徒錦源等,不管是鐵三角,四角還是五角,這個陣容都是史上最強,
套句邱几耳的話,這叫”一道鐵幕已然降下”,香港電影發展自此改道.

1996年,嗯,我高一的那一年,第一次穿上白色長褲,雖然看起來有點人樣,我卻仍然沒有長高的那一年.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杜琪峰-從潛水夫到大國民 I

the election
<<黑社會>> 杜琪峰 2005

消息說<<黑社會(2)之以和為貴>>拍的很出色,很有超越第一集的能耐,
并且杜琪峰堅持不為了大陸市場而對劇本做任何委屈求全的更動
(就像<<黑社會>>那般,影片改了,片名也改了,到了內地成了<<龍城歲月>>),
也就是說杜導寧願放棄大陸的市場來換取影片的完整性.
我看到這個新聞高興的不得了,期待之心油然而生,好想馬上就可以看到這部片子.

老實說,<<黑社會>>我并沒有看的很過癮,也沒有很滿意,甚至還有點小失望.
<<黑社會>>的模式基本遵照銀河映畫一貫的公式
佐以多線論述,低調,壓抑,帶點神經失控,再以壓力鍋密閉烹煮,
這一切就為了最後成就那全然滲入肉質之中的爆破快感,
這種摸式的最經典發揮當屬 <<暗花>>和<<
PTU>>,也是銀河映畫的四大金剛之二.
然而,杜導在<<黑社會>>里過於追求一種真實,一種紀錄片式,第三者眼光的真實而將片子的調性壓的更低,
以致到最後壓力衝過頭,皮化肉靡,有點只償口味而失口感的遺憾.
妳甚至可以把<<黑社會>>的結尾看成是<<非常突然>>式的處理-銀河映畫的另一種處理標記,
這樣子<<黑社會>>就成了<<暗花>>和<<非常突然>>的混種,然而卻不一定有達到杜導預想的那種雜交優勢.
這種失準不是杜導退步了,因為那股力道和<<暗花>>相當,
也和<<
PTU>>一樣理性,但僅僅少了<<PTU>>那種濃密暗夜的烘托,
<<黑社會>>到最後竟有點踩空,以致我走出電影院時有點頭重腳輕.
然而,正是這種非技術性的失準反證出杜導出色的作者印記是絕然有機的,
它可以是一種元素,卻決不只是那種元素(例如鏡子,白鴿,雙槍,風衣之類的).
如果說這種manipulate上的失準表明了
維持代表杜琪峰印記的有機性的難度連杜琪峰都不一定能夠復製杜琪峰的話
它恰恰也點出了另一個事實,就是也只有杜琪峰能夠超越杜琪峰.

話說回來,<<黑社會>>里最後任達華把大D老婆拖至山林里幹掉的那場戲卻是一場經典,
也是全片最讓我坐立難安的一幕.這場戲無論哪一點來看都標示著杜導又進入了另一個境界.
剪接之凌厲那是殺死人的程度了,而群猴的燥動對比於任達華的泠酷取得了巨大的反差效果,
憑這場戲就保送 <<黑社會>>直上金像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2005年當無人能極了.
我深深覺得,有志從事剪接師者則天高氣爽或刮風下雨都應拿出這段來反覆研究,
而從事它業者,如唸日文者,電腦工程師,寫論文者,服務業者等,閒來無事多有揣摩則提神補肝,有益身心.

扯遠了,說回杜導,
我一直覺得杜導還稱不上宗師/大導,對我來講只有像kubrick(2001 space odyssey, clockwise orange)
那樣的人物才配得上那個稱號.
杜琪峰產量高,作品也多,然十之八九總不完美,不是有點敗筆就是有點失衡,
小的像<<大事件>>的造作,<<真心英雄>>的一廂情願,
嚴重的則像都懶得說的<<全職殺手>>, <<暗戰2>>等,
所以對我來講杜琪峰比較像是David Fincher(se7ven,fight club) , Christopher Nolan(insomnia, memento),
總是在4顆半星之間遊走,讓人很恨說到哪天他才肯邁入5顆星殿堂,做個堂堂正正的宗師級大導,
因為心中很不願意承認他就只是個有點想法的巨匠,也不相信他只是個有想法的巨匠而已.

我一直以那樣的眼光看得杜琪峰,有一天不知怎的,猛然發現,
杜琪峰遠遠不是那樣而已.
我揉一柔眼睛,有點大夢初醒的感覺.


Friday, April 14, 2006

 

關於塗鴉與城市的內在性格

DSC_0056
台北 2006

DSC_0055
台北 2006

DSC_0054
誠品的書袋 台北 2006

DSC_0074
台北 2006

DSC_0146
台中 2006

DSC_0113
台北 2006

DSC_0142
孫中山 機車騎士興男人的生殖器 台中 2006

DSC_0144
台中 2006

DSC_0140
台中 2006

DSC_0137
台中 2006
在台中看到許多jimi hendrix的塗鴉 突然感覺台中市上空籠罩著一股"神氣"

DSC_0138
台中 2006

Tuesday, April 11, 2006

 

這些話讓我想起

DSCN1841
燒不完全的紙本 馬來西亞 2006

所謂一個人成長的階段 很多人把她用外在身分的變化來區分
如進小學 畢業再進中學 然後到大學 工作 結婚之類的
一個階段的結束就宣告著自身一種身分的逝去
就像自己不斷長大的身體一般 妳可以望著妳小學的制服60分鍾
但妳卻再也不能將它穿上 即便妳再看著它60分鍾.

這些區別階段的標記雖然明確 卻從來都不精準
以致於當我們可以不用上學卻要開始繳稅時
我們卻不知道這種改變究竟對我們的人生宣告了什麼.
妳還要我打個比方嗎? 喔 好吧 這個怎麼樣:
就像一條鹹魚 她在生時永遠不知道自己和鹽分的關系
哇靠她或許還以為她和鹽分全然沒關系呢~
結果到她死後 她卻成了一條鹹魚.

怎樣 是不是一個非常形而上又兼具意像拼貼手法的比方呢?
妳可以停下來望著遠方綠色的樹觀看60分鍾以便做些靜態的思考
當然 前面是眼科醫師說的 60分鍾什麼的自然就是我說的.

一個人成長的階段通常就是她解決命題的過程
那些五顏六色 奇形怪狀的命題各不相同
可它們都通往同一個方向.
它或許是關於愛情的 例如小學時一段真誠卻終究留白 連結論都下不了的愛情
可那算愛情嗎? 或許吧 雖然不懂為什麼 那個時候的那種關系
讓妳沒去過南極 沒看過國家地理頻道卻哇哩幹的可以深深的感受那種透徹心扉 冰凍30億年的寒泠
(碼的妳都可以去演冰河世紀2了)
而在接下來十年的感情歲月里 妳留下了一堆感受卻不記得任何一張面孔
這種或許可以稱為感情偏差行為的症狀 其深層的病理結構就是一道命題.
當然 這只是一個例子 而例子和比方在文學上呢
是不一樣的.

剛才講的只是一個例子 妳也不要太認真 妳一認真起來 我們的討論就沒完沒了了 是不?
我還得去跑個gel 做個western呢 歹勢~

不管怎樣 命題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和樣貌出現
它或許復雜 像<<東邪西毒>>的戲劇結構所交織出不看千遍難以看穿的那種程度
它也可以很簡單 就像阿菲在<<重慶森林>>里對663說 "是妳叫我有空來妳家坐坐的"
它可能多彩 像布誼若斯愛莉斯
當然更可能是空白的 空白到那種沒有人明白她為什麼要從2046回來一樣.

這就是所謂命題的論調了.
妳可以試著回想過去 記憶中的自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才到了今天的這副德性
如果過去沒有留下來任何存在式的證明 那或許是因為一切都散開了 所謂散開就是
縱然妳必失去她 妳卻以最沒有價值的姿態將這一切給拋了出去.

記魏紹恩關於王家衛<<東邪西毒>>一段文字:
對於這高佬 東邪西毒最大的意義 在他把整個人投了進去 他的所思所想他看待電影的態度
他看待生命的態度他的堅持執著他的不離不棄 他把1992年至1994年的王家衛全數放進去
因為他知道 過了這一階段 他就會變 變得更成熟更世故變得更通情達理變得更老
而他同時知道 隨著這些變 他會一點一點的忘記 他會一點一點變得開始不再認識這階段的自己
在這名高佬開始忘記以前 他樂意把一切投到這部電影里 放進時間的錦囊.
(魏紹恩,<<四出王家衛,洛杉磯>>,頁89,香港:陳米記,1995)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